兩年前,學農學的80後陳瑛研究生畢業,考取了一家事業單位,一時令同學格外羡慕。可面對回鄉當村官的機會時,這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女孩還是決定“跟著心走,一頭扎進了田間地頭”。
  陳瑛學植物培養專業,畢業時家鄉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正好大力推廣農業科技,現代農業發展勢頭強勁。陳瑛想著可以發揮專業所長,帶動鄉親儘快致富。
  當陳瑛懷著建功立業的衝動,來到賀蘭縣習崗鎮新平村時,她發現,面前的場景和想象中的不是一碼事——雖說多年發展設施農業,可很多大棚只是搭了個架子,溫棚外面塑料膜、保溫被都沒蓋上,棚裡面啥也沒有。
  但陳瑛很快調整心態,決定先修建標準溫棚。沒有塑料布、沒有支架的絲線,她就跑鎮、縣相關部門,尋求各方支持;缺人力,她就挨家敲門,到村民家請人,還經常動員親友來幫忙。
  陳瑛承包了4個大棚,作為村裡的試驗田,專門結合實驗室研究成果進行西紅柿實地培育。這樣,大棚就成了陳瑛的新家,只要村上沒事,她就一頭扎進大棚。
  第一次試驗,陳瑛並不成功。她的一棚西紅柿鬧病蟲害,加上平時照顧不周,產量並不高。收穫時節,好奇的村民紛紛到她的試驗田參觀,大都笑著轉一圈就走了。
  陳瑛沒有氣餒。她一邊反思,一邊請導師來大棚現場把脈問診。第二次試驗,陳瑛更加註重規模種植的實際環境,在化肥配置、增加密度方面進行了調整,同時,點花、打杈、追肥等環節更加精細。
  除了及時檢錄相關數據,進行科學分析,陳瑛還將第一手資料定期嚮導師彙報。經過反覆論證和實地試驗,她的塑料大棚寬壟高密度西紅柿種植技術取得了成功,產出的西紅柿每畝達3000斤,比村裡用傳統方法種植的產量高很多。
  村民逐漸發現,這個小姑娘的大棚確實比村裡的溫棚要好得多。經過兩年推廣,在新平村,大部分人都接受了陳瑛的新種植技術,大棚種植蔬菜水果產量較以前翻了一番多,品種也更加豐富。
  以往每到收穫時,村裡都會有菜商前來收購。菜剛出的時候,市場緊俏,價格高一點。可到市場供應量充足以後,菜商就將價格壓得很低。
  酒香也怕巷子深。陳瑛知道,在農村,產品賣上好價錢,農民收益才會高。她四方打聽,聯絡買家,“要建立一個穩定的購銷渠道,確保農民勞有所得”。
  剛開始,很多買家不放心陳瑛推介的產品,她就先送去幾箱,讓人家嘗完後論品質再簽訂單。一來二往,新平村的水果蔬菜得到了普遍認可,很快就有了比較穩固的銷路,且價格比較高。
  如今,除了現場指導村民種植,陳瑛還每天和很多超市及時溝通信息,瞭解最新需求。村裡只要有鮮貨出棚,都能第一時間送往超市。節慶期間,超市做促銷活動,進貨價格就有所下降,陳瑛及時反饋給村民,爭取把積壓的存貨銷出去。
  “種植按科學走,銷售聽市場的話。”兩年多的種植和銷售實踐,陳瑛有了這樣的體會。
  除此之外,陳瑛還對賀蘭縣城鎮居民的蔬菜水果消費水平、需求規模進行了系統分析,發現當前居民對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送貨上門的需求日益迫切。於是,陳瑛開始籌劃建立網上蔬菜水果銷售系統。她打算從賀蘭縣城做起,將村裡出產的蔬菜水果在網上明碼標價,且標價低於實體店價格,居民需要什麼,只需上網下訂單,就由送貨員直接送到門口,到門口驗貨後付款。
  “利用電子商務,將來要實現同城配送,把事業做到銀川去。”如今,在自己鐘情的事業中,陳瑛覺得如魚得水。  (原標題:種得比農民好 銷得比農民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t57otubs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